第11章:一个单纯的剧本_年代:从首届春晚开始
陪你倒数 > 年代:从首届春晚开始 > 第11章:一个单纯的剧本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章:一个单纯的剧本

  窗户是一道墙,隔离出了两个世界。

  屋外只有寒风萧瑟,世界一片冰凉;屋内一老一少,老头絮絮叨叨,少年俯首倾听,声声入耳。

  蓝毅夫有时候挺讨厌这个师傅,特别是因为一点儿小事就被惩罚的时候,可这种讨厌又难以维持长久,因为他总能在这个师傅身上,感受着一种伪装在严肃外表下的慈祥。

  世间除了有血缘关系的双亲,以及要相守一生的夫妻,其实没有几个人真心希望你好,也没人有必须的义务对你好。

  所以当你感受到一个人,他是在真心的传递着自己的善念的时候,一定要珍惜。

  即便这個人总是拉着一张脸,装出一副高冷的样子。

  “师傅,您看看我的剧本吧!”

  等郭凯零零碎碎讲了一大堆,蓝毅夫再三保证自己去了央视以后,一定会注意以后,郭凯这才满意的点头。

  蓝毅夫趁机让他看剧本。

  蓝毅夫整个剧本从有想法,到写出来,总共只用了四天时间,可郭凯却一点儿都不意外。

  虽然他经常在批评蓝毅夫这儿不好,那儿不好,但其实他内心知道,这孩子的天赋很高,说是天才也不为过。

  在他严格的教导下,天才写出一个剧本,没啥大惊小怪的。

  郭凯不动声色的看剧本,虽然之前已经看过一部分,但他还是把剧本翻到了第一页,从头开始看。

  这次蓝毅夫不傻站着了,连忙到外面搬一张凳子放在办公桌前面,坐着等待师傅的点评。

  《红高粱》全文四万多字,以小老头看剧本的速度,根本不是一两个小时可以搞定的,他要是再傻站着,那就是真傻了。

  郭凯抬眼看了看蓝毅夫,没说话,低头继续看剧本。

  ……

  北影厂,门卫室。

  一辆自行车嘎吱一个急停,停在了北影厂门口。

  “老楼,你们厂的信到了。”邮递员冯大嘴对着门卫室喊了一声,便打开了自行车后面绑着的箱子,从箱子之中提出了一沓信件。

  “哟,今天可够多的呀!”老楼一瘸一拐的从门卫室当中出来,接过了冯大嘴递过来的信,掂了掂,可不轻。

  “周围是一圈,就你们厂信件最多,年轻人真是活力旺盛啊!”随口调侃着,冯大嘴递过来一个接收单,老楼接过确定了一下信息没错以后,直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。

  “要不进来喝口热水?这大冷天的可不轻松。”签完字,老楼邀请道。

  “不了,今天要送的地方不少,再晚就来不及了。”

  也不继续跟老楼多话,收好收据,冯大嘴脚一蹬,骑着自行车走远了。

  看着冯大嘴的背影,老楼有些羡慕。

  邮递员可是铁饭碗,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,如果自己当初腿没有瘸,说不定也有机会吃这碗饭呢。

  这样想着,老楼提着这一沓信件走进了门卫室。

  他每天的工作除了把守北影厂的大门,确保不被歹徒冲撞以外,还有一部分工作就是按照不同科室整理厂里面的来信。

  “刘晓庆,演员剧团的。”

  “张力维,演员剧团的。”

  “刘岛,秘书处的。”

  “蓝毅夫,编辑室的。”

  “蓝毅夫,编辑室的。”

  “蓝毅夫,编辑室的。”

  呦,这小子信件还不少了,老楼停下了动作,好奇的拿起三封信看了看,然后,他就惊讶了。

  三封信分别是《人民文学》,《青年文学》,《当代》寄来的,这小子干啥了?

  ……

  编辑室,经过三个小时的反复琢磨,郭凯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剧本。

  他第一句话问的是:“你去过高密?”

  蓝毅夫知道师傅在问什么,一点儿都不慌,摇头:“没去过,但听同学说过,读书的时候,同学中有人在那儿插过队,这个故事是当地真实发生过的,大概就在30年代左右,我又去档案室里面查了一些资料,以此为背景创作的。”

  “嗯。”郭凯没有怀疑自己徒弟,只是在心中感叹徒弟的天赋之高,仅仅是听别人说过,就能写出如此写实的剧本。

  他又问:“剧本当中,九儿的戏份占比很重,说说九儿吧,你是怎么考虑的?”

  问到专业问题了,蓝毅夫思考了一下,回答。

  “在华夏传统意义当中,女性的形象总是隐忍,坚韧,洒脱,敢爱敢恨,而这些要素往往是分离的,一个隐忍的人不会表现自己的敢爱敢恨,而同样,一个洒脱的人,就不会表现出自己的小女儿心态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pndsu.cc。陪你倒数手机版:https://m.pnds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